手机:18136190858
邮箱:302838270@qq.com
QQ:
地址:全国范围铲除回收翻新旧塑胶球场
旧塑胶跑道铲除并非简单的“翻新”,而是基于多重风险与需求的综合判断,具体包括:
物理性能失效:使用超8年的跑道可能出现弹性层老化脆化(冲击吸收<35%)、面层磨损露骨(摩擦系数<0.4),导致运动员滑倒、关节损伤风险升高。
结构损坏:基础沉降引发的裂缝贯穿(宽度≥5mm)、局部鼓泡脱层(面积>10%),可能导致跑步时绊倒或设备(如起跑器)固定失效。
旧材料污染风险:2018年前建设的跑道可能使用非环保胶水(游离TDI超标)或再生颗粒重金属超标(铅、镉含量>10mg/kg),长期挥发VOC(总挥发性有机物)危害健康。
新国标强制要求:《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》(GB 36246-2018)实施后,旧跑道环保指标(如甲醛≤0.4mg/m³)若不达标,必须铲除重建。
运动性能提升:旧跑道(如传统PU型)可能无法满足新赛事对回弹率(≥90%)、垂直变形(0.6-1.2mm)的要求,需更换为透气型、预制型等新型结构。
使用场景扩展:如学校跑道需新增无障碍通道、多功能分区(如篮球场与跑道共用),旧结构需整体改造。
在不使用专业设备的情况下,铲除流程需以“人工为主、分层剥离、保护基础”为原则,适用于小面积(<100㎡)或轻度损坏的跑道:
损坏测绘:标记需铲除区域(如鼓泡区、裂缝密集区),区分“全铲除”(基础损坏)与“局部铲除”(仅面层老化)。
安全防护:佩戴厚手套(防划伤)、护目镜(防颗粒飞溅)、防尘口罩(KN95级,防塑胶粉尘)。
结构层 | 剥离方法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耐磨面层 | 用手或塑料铲(避免金属工具损伤基础)从边缘掀起,沿水平方向撕扯(利用塑胶弹性) | 若面层与弹性层粘结紧密,可先在边缘切割(用美工刀,需谨慎) |
弹性层 | 针对透气型跑道(颗粒+胶水结构),可直接掰碎后收集;混合型跑道(密实结构)需分片剥离 | 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基础表层(如水泥层)脱落 |
底漆层 | 残留底漆用硬毛刷反复刮擦,或用中性清洁剂(如肥皂水)浸泡后擦洗 | 禁止使用强酸强碱(避免腐蚀基础) |
基层状态判断:铲除后检查基础是否有裂缝、起砂(手指轻搓无砂粒脱落为合格),标记需修补区域。
废弃物分类:将塑胶碎片(按“面层/弹性层”分开)装入密封袋,避免粉尘扩散,严禁混入生活垃圾。
若完全不使用工具,铲除效率与效果将显著受限,需明确以下适配条件:
仅适用于:透气型跑道(颗粒易剥离)、小面积修补(如单条跑道局部)、表层老化(无深层粘结)。
不适用场景:混合型/预制型跑道(结构密实,人工难以剥离)、大面积铲除(如全场翻新)、基础与塑胶层完全粘结(需机械破除)。
辅助工具建议:若允许使用简易工具(如橡胶锤、塑料铲),可提高效率:
用橡胶锤敲击弹性层,利用振动使颗粒与胶水分离;
塑料铲沿基础与塑胶层界面插入,缓慢撬动(避免基础破损)。
塑胶跑道属于**“疑似危废”**(可能含重金属、增塑剂),无工具铲除时需更注重环保细节:
禁止行为:露天焚烧(释放二噁英等有毒气体)、随意填埋(重金属渗透污染土壤)。
合规流程:联系具有“危废处理资质”的机构(需提供材料检测报告,证明有害物质含量),签订回收协议后由专业车辆运输。
湿法作业:人工剥离时,用喷雾瓶喷洒少量清水(避免过量导致基础积水),抑制塑胶粉尘扩散。
临时存储:碎片需装入防渗袋(厚度≥0.1mm),存放于阴凉通风处(避免高温下VOC挥发),存储时间不超过72小时。
个人防护:必须佩戴厚手套(防颗粒划伤)、护目镜(防碎片飞溅),长时间作业需更换口罩(每2小时一次)。
避免疲劳操作:人工剥离为体力劳动,建议每30分钟休息一次,防止肌肉拉伤。
禁止暴力剥离:若塑胶层与基础粘结过紧(如混合型跑道),强行剥离可能导致基础出现“坑洼”,后续需用修补砂浆找平,增加成本。
天气影响:阴雨天禁止施工(塑胶遇水后更难剥离,且基础易积水);高温天气(>35℃)需早晚作业(避免塑胶软化粘手)。
全程记录:拍摄铲除前(损坏状态)、中(操作过程)、后(基础状态)照片,作为废弃物合规处理的佐证。
第三方检测:若旧跑道使用超10年,建议先委托检测机构(如SGS)检测重金属、VOC含量,结果作为处理依据。
旧塑胶跑道铲除的核心目标是“安全清除、环保处理、保护基础”。在无工具场景下,需严格限制于小面积、透气型跑道的轻度损坏区域,且必须满足:
人工可剥离:塑胶层与基础粘结力弱,无工具即可分离;
环保零污染:全程控制粉尘与废弃物,避免二次污染;
基础无损伤:确保铲除后基层平整度、强度达标,为后续重建奠定基础。
若为大面积翻新或混合型/预制型跑道,强烈建议使用专业设备(如铣刨机、吸尘器),并由施工团队操作,以兼顾效率、安全与环保。
相关内容
/ RECOMMENDED NEWS